查看原文
其他

翟永明谈陈滞冬:画里青山画外尘

白夜 White Night 红星新文化 2022-12-10
12月3日,“梦尘何处——陈滞冬作品展”在成都白夜·艺空间正式开展。展览将持续到明年2月初结束,诗人翟永明特意为这场展览写了前言。
这场展览也是一个难得的、近距离欣赏著名书画家、艺术史学者陈滞冬作品的机会。现场共展出画家的36幅写意彩墨及工笔重彩作品,题材以山水、花鸟为主。
出生于1951年的陈滞冬,17岁拜著名画家陈子庄为师,开始学艺,并在陈子庄的指点帮助下,跟随胡瑞昌、胡瑞祥和谢慕沙等饱学之士学习传统经典与诗词文论等。1974年,陈滞冬拜访著名书画家晏济元,在晏老的素贞书屋跟随这位老前辈继续深造。

雅江岸边 46×54cm 1991


在陈滞冬的不同作品中,能看出其兼收并蓄了陈子庄和晏济元的思想意境:花鸟小品有陈子庄的自然灵动:萌猫、蜻蜓、白鹭、荷花,无论写意还是工笔,都轻盈如意;青绿山水则有晏济元的“大青绿”气魄:深红、碧绿、烟黛、朱紫⋯⋯这些浓郁的色彩被他调入水墨之中,融化出一片蓬莱仙境般的梦幻之地。
这场展厅面积有限的展览,也很像一场精炼的小型回顾展,作品的创作时间跨越31年光阴,从1991年到2022年。陈滞冬表示,“作为画家漫长旅途中回头匆匆一瞥,时光如梭,人生苦短,未免心惊,如能令观者感同身受,努力把握眼前,则幸莫大焉。”

苗溪道中 52.5×58cm 1993


以下为诗人翟永明为陈滞冬作品展撰写的前言:

画里青山画外尘
文/翟永明
许多年前,陈滞冬曾寄过一首旧体诗给我,诗云:
城市山林不可居   故人消息近何如年来懒作江湖梦   门掩青山自读书

秋山如醉 48×44.5cm 2005


诗中叙述他的近况及心境,他并未说门掩青山自作画,而是自诩读书;显示出他文人画家的心态与定位。事实上,他也算是我认识的画家中,知识渊博及读书甚广的。不光读画、也读史、读哲学、文学及宗教,不光读中国书,也博览西方史学及艺术。
作画之余,他写了几部非常重要的大部头著述《中国书学论著提要》《中国书画与文人意识》《丹青引》《存在的借口》《书法赏析丛书甲骨金文卷》,一本文学书《嵇康的背影》。所以,陈滞冬是一位画传统国画的艺术家和作家。

桔猫梅花 45×68cm 2013


许多年前,我与陈滞冬相识于法国拉罗歇尔,彼时,他在法国办展。传统绘画在西方被接纳和认识,说明陈滞冬的作品中,必有当代性的注入。后来我在他的创作中,看到一些他在法国拉罗歇尔的写生作品,映证了我的看法。
那些随意描摹、点到为止的异国风景以及他在国内各地的写生作品,将中国山水画对景物的视角和态度,以及古代山水画中未曾使用过的物象和景别,注入到一种特殊的图像表达中。感觉陈滞冬一直用探索和实验的方法,去突破传统山水画中已意识形态化和固化的表达,从而建立专属自已的审美基调和风格。

山水小品 34.5×40.5cm 1995


陈滞冬年少即师从陈子庄,在喧嚣中,闭门参画及读书,每每谈及便令我神往。后来他又学艺于晏济元,系统研习了工笔重彩。陈滞冬自述构成一生精神影响的,就是“两个人三本书”:陈子庄、晏济元与《约翰.克里斯多夫》、《静静的顿河》、《大卫.科波菲尔》。
据此我们知道,陈滞冬横贯中西的学养、他的知识谱系,他多年作画的审美意识;都是从小浸濡于胸、内极才情、外周物理的精神追求而致。可以说陈滞冬从年少起便接受传统绘画及书法,以及文人画的观念,并内化为自已的存在思考。表面上他并未逃遁传统中国画的程式,但多年来他一直在绘画和写作中,设置自已独特的标准及品质。

西山晴雪 52×151cm 2013


2019年年底,我有幸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参观陈滞冬“西山睛雪”中国画展现场。那次画展中,多为巨幅作品和长卷。也有许多青绿重彩山水画。画作大多描绘了以川、藏、高海拔地区为重心的山色风貌、冰川雪原。这些山水画,拓展了传统青绿山水的用墨和气韵。

翠羽银花 47×123cm 2022


据称他混合使用了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,以突出巴蜀山水高原雪城的鲜明色彩。在表现高原地区特殊山川态势上,陈滞冬化用和改造了传统山水的皴法,造型上常用大面积的块状表现山体结构,也借鉴了中国书法间架结构和西方立体主义以及抽象画线条的手段,更具现代意识(一些局部更能作抽象画观看)

玉兰与鸠 46×43cm 2003


在展厅中一一看去,让我遥想起张英的题诗“墨光透笔金痕字,笔陈横秋斧劈皴”。仿佛许多古代山水诗的传统诗句,都被带到了眼前。陈滞冬对山水画的求新,更多的是从实际视觉体验上,去对意境的拓展。
他的山水画作品常有一个较高的视点,即今人现代独有的高空视点去眺望鬼斧神工的大自然,有现代人的审美和气象,以大开大阖,不拘一格的宏观景象,去接续和书写从古到今文人及画家对世界和地球的观察与认识。从高远的自然视角看天地,又用贴近的观察配置景物。如白居易所说:“大必笼天地,细不遗草树”。

小鸟白头 45×68cm 2013


那次展览以后,也使我开始去了解和关注陈滞冬的更多观念及创作。陈滞冬师法造化,尊崇自然:“江山留胜迹,我辈复登临”,是他与古代诗人画家的同样胸怀及憧憬。他认为:“一个中国山水画家,终其一生注定要与自然直接面对,注定要从自然中直接汲取力量来滋养自己的情感,甚至最终找到作为一个艺术家生存于世的理由与证据。”

太华千寻 51.5×103cm 1991


为此他对中国山水风景进行了物理现象的研究,多次去到西部各地对地域形貌写生和调研。他的大幅山水画就是表达了他“向山岳致敬”的艺术追求,就是对“遥不可及、迥出凡尘之表”的伟大山岳,用终身去书写的一首长诗。
数十年间,陈滞冬像一个古人一样,隐居和沉浸在大自然中。个人创作上也另辟蹊径,不趋主流。远离他称之为“城市山林”的浮世喧嚣,远离体制和江湖的沽名钓誉,以山水为邻,与花鸟为伴。以嵇康背影为马瞻,以道尽途穷为乐事。孤寂而心安理得连青山都掩在门外,只埋首读书作画,及神游古今中外精神圣地,以保持独立思考和创作自由。

松江试茶 31.5×76cm 2015


这次在白夜的《梦尘何处——陈滞冬作品展》,展出陈滞冬的工笔花鸟及写意山水,均为小幅作品。但是,观者依然可以从中读到他数十年来,在传统绘画中的不懈追求,也能体悟到他从工笔和写意的传统范式中,一直寻找的属于自已的独特个性与艺术语言。

 


梦尘何处——陈滞冬作品展


展期:2022年12月3日——2023年2月5日

(每天13:00—17:00,周一闭馆)


地点:成都市芳华街28号 白夜·艺空间



撰文 雪阳      编辑丨 小段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